首页 > 实用文 > 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5-04-08 11:15:30
关于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关于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井底之蛙》这篇课文讲了一只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觉得自己很快乐,在听了生活在东海里的鳖述说大海的辽阔后,感觉自己很渺小。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像“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安于现状。这则寓言故事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重点,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说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疲倦、邀请、瞠目结舌、渺小”等词语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加强朗读训练,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寓意:什么样的快乐是大快乐?

教学重点及难点: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读来体会青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

【说教学】

文章通过浅井之蛙与东海之鳖的对比,来表现青蛙的可笑、可悲、目光短浅,这是课文的重点,课上以质疑为主线,采用多种朗读的方法,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寓意,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自读自悟并质疑

自读后让学生提出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大家帮忙解决。解决不了的有老师解答。重点解答:“千里之遥、千仞之高、两腋、瞠目结舌”等的意思。归纳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青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

二、运用朗读的多种训练方式,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体会感情

(1)首先教师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第一段,要求学生找出具体表现青蛙快乐的句子,指导学生把朗读的语气和青蛙的心情 (快乐、骄傲)联系起来读。

(3)要求学生找出动词,体会“躲、托住下巴”的好处。指导学生重读关键词,同时指出“安然休息、绵软舒适”要轻读,训练学生朗读时有轻有重,进一步体会青蛙的快乐与骄傲。

三、学习第二段,体会东海之大

(1)指名让学生读鳖的话,质疑:为什么鳖的一番话,让青蛙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读懂鳖的话,思考这个问题。

(2)通过鳖的话,我们知道了千里之遥,已经是很大了,可是海的大不能用它来形容;千仞之高,已经很高了,海却比这还要深。大海真的好大啊!

(3)师提问:这么大的海,你能用一个词来描述大海的辽阔吗?

四、创设情境,学习古文的朗读方法

(1)利用配乐师范读古文,让学生体会其韵味。学习朗读古文的方法:要注意停顿,抑扬顿挫地读。

(2)指名让学生读,作出评价。

五、拓展性延伸,体会寓意

(1)师总结:庄子写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不能像青蛙一样做一只井底之蛙目光短浅,安于现状。

(2)今天海鳖又带着青蛙走出了井口,青蛙看见了什么?想一想,回去写一篇想象作文。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七色花》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五册第九单元《想象和幻想》

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篇童话,写的是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时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做了七件事。主要是要教育学生要做有意义的事。

课文共有11个自然段。第1-3然段写小女孩珍妮因迷路而哭了起来,一位老妈妈看珍妮哭得可怜,就送她一朵能帮助她做事的七色花。第4~10自然段写珍妮用七色花瓣为自己做了许多事。第11~18自然段写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站了起来。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能简单概括出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七件事情,能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体会七色花的神奇。

技能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最后一片花瓣做的事情最有意义,因为助人乃快乐之本。

2.总结全文,运用想象和幻想,说说如果有一朵七色花,自己想实现什么愿望。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进行仿写。

情感价值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感悟到助人是快乐的,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心地善良。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懂得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最有意义。

教学难点:

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运用幻想象,引导学生写一写如果有一片七色花瓣想实现什么愿望。

三、说教法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从

1、重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2、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发展想像,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4、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四个方面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教法上运用电教辅助法、图文对照法、诵读体会法等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达到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考虑到课文篇幅较长,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设计学生一边读,一边根据教师的提示思考、想象。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所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同时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并且让学生发挥想像,并进行口语交际,而且把练习写作集中起来,既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了指导。

五、说程序

我的教学流程是:谈话导入,直接揭题——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引导讲授——自主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拓展升华,指导写作——总结归纳提高。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去年的树》是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日本著名童话家新美南吉的一篇广为流传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凄美的友情故事:树和鸟儿是好朋友,临别时鸟儿承诺明年春天还要回来为树唱歌,可是第二年春天,树却不见了,面对着由朋友用生命点燃的煤油灯,鸟儿唱起了去年的歌。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角色鲜活感人,质朴的语言耐人寻味,平淡中有着一种深挚透明的美。

二、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结 ……此处隐藏1368个字……可贵的品质。经过这样深入的引导,学生不光明白了课文的遣词造句,读懂了大仓老师的心,更知道了学习语文就应该深入理解感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2)重视单元目标的落实,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有的老师认为单元目标可有可无,其实单元目标的设置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至关重要。这两单元的训练目标为“简要复述”,以前学习过详细复述,而且,本课提前教学,简要复述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虽然对两件事大致了解,但真的要让他们简要复述,他们可能说得过于简单,不清楚,可能过于繁琐,接近详细复述,因此,在学生理解感悟了第一件事后,我让学生明白简要复述的要求与方法,简,就是简单,要,就是扼要,抓要点,还要注意完整性,转述人物语言时人称的变化等。这样,学生学得明白,学得也有法,学习能力自然会提高。第二件事就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复述,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能符合你的理想,那就需要老师的倾听、点拨,让学生学会区分主次、抓住要点等,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既要心中明了,也要及时引导、点拨,发挥好主导作用。

总之,以学定教,不光从形式上有所改变,关键还在于教师应更多地了解学生,更深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选准教学内容,学生懂的就不教,要教学生所不懂的。只有教师聪明地教,学生才能更聪明地学。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

由于这是一篇叙事性文章,条理清楚,学生容易把握,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我就考虑开展探究性阅读,并且通过抓住重点句子,充分朗读来培养学生的悟性,显现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课文特点,教师可设计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教师首先回顾课文内容,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此基础上快速浏览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主要事件,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二、以读促悟,重点探究

在课文中找到思考题的答案:

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分几部分写的?你是怎么分的?课文的重点部分写什么?

⑵找出小孩回答德国兵的话,想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⑶在给敌人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⑷游击队员是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了什么?

⑸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夜莺的歌声,说说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三、总结全文

我设计两道小题来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之,本课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议、悟为主要手段,并穿插说的练习,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与体会

一、以读促悟,深究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好洒不品不知其味,好书不读不知其妙,好的朗读可以穿越语言文字,还文本以形象,化文境为心境、使学生通过朗读,深入文本,走近角色,亲历小英雄与敌人的.不同形象,自然受到爱国情感熏陶、在教学实践中我立争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在读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体验,获取最丰富的营养、我想读完后,学生这样的感受不能不说是对文本一种新的诠释、这样入情入境地读是必要的。

二、以读引思,迁移运用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写了小夜莺的很多的语言和动作,但是对小夜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却很少,因此我就设计了很多小夜莺的心里想法让学生去想象发挥。比如在第一句里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他停下来,会想些什么呢?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他真的完全忘了吗?(没有)所以课文中一个词用的特别好(好象)好象忘了,其实他不但没有忘,而且在思考着……留给学生补白。学生们都说得很好,很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我并没有发现举手的总是这么几个人。也就是大部分人对问题的答案还是不知道的。特别是中等生,他们没有了发挥的余地。究其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节奏太快了,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只有个别基础特别好的学生在紧紧地跟着我的思路走,其他学生或多或少都落下来了。因此,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点死气沉沉。

三、回归主旨,深化感情

总之,本课以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为重点,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说、悟,思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深刻的思想熏陶。但是整堂课下来,学生感悟到的和体会到的不够深。可能这篇课文让四年级的孩子去体会和感受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再次我的引导和提问方式可能不能接近学生的实际,思考的过程也太短,因此出现了发言少,甚至没人发言的情况,对我的课堂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些都需要好好去反思和改进的。但是,归结结底,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课堂上的应变能力,这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慢慢去体会和磨练出来的,我会努力做得更好。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陈xx老师的文体意识很强,教师只有关注文体,才能精准地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并由关注教学内容转向关注言语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将自己对剧本教学的解读深入浅出地转化为教学内容,而且将此教学内容又有效地转化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板块二中,陈老师首先让学生品读剧本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的形象,然后尝试着表演。学生在有趣的表演活动中,会对课文的语言、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揣摩、内化、重组、建构,而后以外显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这一言语实践中不着痕迹地得到了训练与提升。剧本蕴含的语文知识就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听说读演的语文能力。在表演中,教师巧妙机智地把握学习动态,教师不是活动的局外人,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表演的合作者,老师表演的管家既给学生提供了范例,又增添了课堂趣味性,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充满了儿童情趣,这是一种角色与行为的转化。管家送礼时的语言秘密和公仪休拒绝收礼时的巧妙机智,这种语言的智慧教学,没有硬生生地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代替公仪休解释给子明听,这就使剧本的智慧语言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秘密,这是识与能的有效转换,这也是学生学习的生长点。

薛法根老师说,教师要有效地挖掘文本的价值。而文本的价值一是课文本身蕴含的价值,二就是在文本语言背后蕴含的语文教学价值。这是一篇独幕剧,它的语文教学价值是什么?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剧本的特点,是在剧本的阅读中感悟其本身的思想情感,引领学生的精神在不断地生长。剧本还有一个重要的语文教学价值就是仿写剧本,教师在教学最后,让学生改编剧本,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的转化。这也是我们学习语文、学习语言的终极发展目标—运用语言,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关于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