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演说家演讲稿五篇
演讲稿的格式由称谓、开场白、主干、结尾等几部分组成。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演讲稿对我们的作用越来越大,还是对演讲稿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是演说家演讲稿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是演说家演讲稿 篇1谁动了我的孝心
周西
我今年26岁,在我们中国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年龄标杆,25岁。好像一过了25岁我整个世界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有一件事,25岁之前逢年过节我们回到家里亲朋好友见了我们都问,你在哪儿读书呀?准备去哪儿工作?毕业了想干什么呀?可一过了25,我的整个世界好像只剩下了三大终极难题。你有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要小孩儿?抛给我这些问题的人群当中有一个特别难缠,是我的好朋友徐女士,她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我亲妈。
今年母亲节的时候我给她打电话,我说喂,妈妈,祝你母亲节快乐,电话那边就沉默了三秒,徐女士立刻狠而准地回我,她说谢谢宝贝,希望您两年后与我同乐。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她又是一句,她说你呀,给我带个男朋友回来就是对我最大的孝顺。我的天哪,我才刚刚过了25,还没走向人生巅峰呢,怎么就要走进婚姻的坟墓了呀?难道我单身就真的等于不孝了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打开了中国的《二十四孝图》,有为了给后妈做顿鲤鱼汤,不惜赤裸裸躺在冰上的,你说他就不能凿个洞吗?还有为了了解父亲的病情每天尝粪便的,你说咱们不能健康就医吗?确实这些故事用了一些夸张的手法,让我们明白子女对父母的爱。但如果我们实打实地去做是不是有了一点愚孝的味道。
我们继续来聊聊孝顺这件事儿,大家跟着我一起想一想,我们全中国最孝顺的地方在哪儿?(观众:北京。)不是北京,你一听就是北京人。在我们的手机里,朋友圈里,一到父亲节、母亲节我们一刷微信,哗啦啦全是关于父爱、母爱状态文章。我有一个朋友她在那天,父亲节那天连发了五条关于父亲的情感鸡汤,我看了还挺感动的,我给她留言,我说咱爸看了肯定特别欣慰吧。结果她回我,她说我爸没微信,我发给我领导看的,让他觉得我是一个特别孝顺靠谱的人,可以重用我。也就是说她这五碗鸡汤,她爸不仅肉尝不到,连味儿都闻不到,我只能给她回一个微笑。
其实除了这朋友圈还有一个活动也透露着浓浓的孝顺味儿,洗脚,大学洗、中学洗、小学洗,有的连托儿所都得洗。几百个人哗啦啦排成一个方阵,学校条件好的还能来一个无人机航拍,一声令下齐刷刷开始洗,场面十分壮观。可能我们仔细一看,这洗脚的孩子往那一站,不知道如何下手,一看从来就没做过家务,这被洗脚的父母往那一坐不知道如何下脚,好像盆里搁的不是水,而是一盘仙人掌,怎么放都不合适。洗脚它确实能够拉近我们父与子之间的距离,但是让我们想一下,如果我们尽孝的方式只是转发朋友圈和洗个脚,会不会有点太刻意了,这更像是一种伪孝,多了一些表演的色彩。
今年春节的时候,我的外公去世了,剩下我外婆一个人住在他们原来的老房子里。我外
婆的晚年特别幸福,她有四个十分孝顺她的儿女,每天晚上轮流陪她吃饭,可就在上个月突然有一天她召集到大家伙在一块说要开个家庭会议,她说的第一句话,她说我想去住养老院,我妈听了一下就急了,她说妈,你这不是让别人看我们笑话嘛,我们哪对你不好,我们改。我外婆摇摇头,她说你们对我特好,要工作,还得花时间陪我,可是白天我一个人在这空荡荡的房子里心里空唠唠的,老头子走了之后连个跟我说话的人都没有。我想我要不去养老院吧,那有那么多和我一样的老头老太,我和他们一起下下象棋、打打太极,你们有空来看我就行。
我妈一听说,不,妈,这会咱没办法开下去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以后我每天都抽三个小时来看你。家庭会议就这样不了了之了。上个星期的一个下午,我去看我外婆,当我走进她的大院子里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特别落寞的背影坐在一个摇摇椅上,我好像突然明白了她那天说的话,白天我想跟人说话都没人影儿。我好像看到她这四个非常孝顺的子女把他们的爱像一个牢笼一样从天向下把她禁锢起来,将她困在这小小的院子里。如果我们以爱的名义对我们的父母投下禁锢的阴影,那这种囚孝真的是他们所需要的吗?
愚孝、伪孝、囚孝,这些我们通通不想要,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顺?这个答案早就被我们的祖先写在甲骨文中,什么是孝?是一个小子搀扶着长长胡子的老子,搀扶这两个字用得多好,他既不是跪在地上捧出一颗被孝字压得变了形的心,也不是远远地看着我们的父母做一些表面工夫,更不是从上而下投下对他们禁锢的阴影。
我们爱我们的父母,我们不应该被孝顺绑架就牺牲了我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我们爱父母,我们不应该把渐渐老去的他们看作是任凭处置的巨婴,只为了追求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孝子;我们爱我们的父母,我们不应该只为了感动别人,也不应该只为了感动自己,而是要在平常的每一个日子里不吝啬地给出我们的关心,没有压迫,不是作秀,只有这样谁都动不了我们真正的孝心。
我是演说家演讲稿 篇2有种爱情,向死而生
我想请问在座的各位,你们相信爱情吗?我相信。但是我曾经觉得我没有资格相信。单亲妈妈,重症病人,又在最需要的时候被最信任的人抛下过,我拿什么去相信爱情?
我曾与儿子谈论爱情,儿子说:“爱一个人,就是我永远都不会抛下她。”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很内疚,我觉得他和我在一起遭遇了那么多的失去,我觉得对不住他。所以,我必须要好好地活下去,让我的儿子能够有一丝依靠。当我独自在病痛中挣扎,男孩伸出他的手,跟我说要照顾我,他刚刚大学毕业,比我小九岁。但我必须要相信他,就好像他是一根救命稻草,我很自私地想要留他在身边。
那时我生活比较不能自理,我需要有一个人能够时时盯着我,他叮嘱我吃药也好,他帮我照顾我儿子也好,我就是很需要有这么一个人。
我也很需要他,来为我处理随时可能会到来的后事。我会叮嘱男孩,要把我和妈妈葬在一起,一定要供我儿子读完大学。每一次跟他说这些的时候,他都会很认真地记着。当然他也会用行动去兑现他说要照顾我的承诺,开始学习那些他从没做过的事情,洗衣煮面、端水送药、替我制定健康计划…在男孩的悉心照料下,一天天地,我越来越抖擞,也越来越依赖他。但是,我心里还有无数的害怕,我害怕那些无边无际的疼痛永远都不会过去。
我害怕拖累他,害怕他遭人嘲笑,害怕他父母伤心,害怕他会面临我的离开,害怕他会孤单,我觉得自己在毫无指望地活着。去年一个寒冷的夜晚。我突发剧烈疼痛。男孩只能用尽蛮力,扛着我来到医院,那一宿,他死死地盯着输液瓶,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从那晚开始,我终于跟他敞开心扉,我告诉他其实我还是有很多的恐惧,还有很多的愿望。他抱着我跟我说,“你不会孤单的,如果真到了最后一天,我一定给你披上婚纱。”爱的不可思议不就是这样吗?一起走过的那些艰难,令我们忘却了年龄世俗,忘却了生和死,也让我们产生了奇妙的火花。 ……此处隐藏2309个字……作敢当的人。
我希望我们一起在这个舞台上,表达自己,说出你想说的,让我们一起:敢说!敢做!敢自我! 谢谢大家!
我是演说家演讲稿 篇5我们每个人都做过学生,学生时代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抛出问题,有些学生会迫不及待地举手;有些学生不等老师同意就直接喊出答案;有些学生很少主动举手,却可能给出最准确的答案;还有些学生更愿等待旁人给出正确答案。学生们这些形形色色的反应,投射出不同性格的行为模式,相同的年龄段,接受同样的教育,却需要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
过去几年,我们与一些教育部门合作,尝试将性格色彩用到教育实践中,初见成效,我称其为“因‘色’施教”,不仅可让老师快速察觉并有效解决由性格导致的教育问题,而且能有效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特点与需求,促其成长,敲开情商教育的一扇大门。
如何辨“色”识学生?
在课堂上,那些争先恐后举手的学生天性积极,反应敏捷,渴望通过最快速的自我表达获得最多的关注与认可,却常常因为不够严谨细致的思维,在第一时间内给出错误答案。这是红色学生的代表,他们容易在教师不断的鼓励与赞美中得到更多的学习动力。
那些默默皱眉思考、很少举手的学生相对内敛,缺乏主动性,不愿受到过多关注,习惯在深思熟虑、想清所有存在和潜在问题后再确定答案。这是蓝色学生的代表,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长时间的沉默后一旦被提问,最有可能给出最完美的答案。
那些不举手就直接回答问题的学生外向主动,自信坦率,带有明确的目标感和直截了当的行为方式,敢于挑战,容易因为外界的严厉训斥而产生强烈的逆反情绪。这是黄色学生的代表,常因教师不当的处理方式而与其发生冲突。
那些等着旁人答题的学生喜欢平静、安宁的生活状态,害怕被人打扰或与人发生冲突,对于教师的提问,与其努力思考或与同学抢答,不如耐心等待正确答案浮出水面后,一笔一画地记录下来。这是绿色学生的代表,安于现状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在面对激烈竞争时,即使最快得出正确答案,也会本能地将机会拱手让人。
学生性格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学生个性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因“色”施教。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关键看作为教者的老师你懂不懂性格。
因人而异,因“色”施教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破解提高学生情商的密码,先得提高自己的情商,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一、红色:外界认可是自信的原动力
并非所有红色的学生都能呈现出外向积极一面。岚岚就是个看似寡言内向的学生,不愿在课堂上与师生交流。 一次语文课上,教师点名让她表演“卖火柴的小女孩”,意外发现她的表现力胜过其他任何学生,之后在下一次角色扮演的语文课上,她主动举手。教师察觉后问她:“岚岚,为什么以前上课,你都不说话不举手呢?”“我不是不想说话,是考试的分数不高,从来没有人注意我、表扬我,所以觉得上课挺没意思的。长期得不到肯定与表扬,变得沉默、不自信、孤僻,遇事时无法自己做出判断,这是红色学生的通病。教师回想起来,岚岚的成绩不像她自己说的那样不好,这就说明她的天性太渴望被关注与认可,一旦受到冷遇,就容易受挫,甚至为了避免“受伤”而选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就是岚岚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得到肯定后,与此前判若两人的原因。红色学生向往快乐与自由,因此容易偏科,大多数老师的传统做法是根据不同科目成绩的高低对学生给予相应的表扬与批评,这对红色学生是一大教育误区。对红色的学生来说,兴趣是的动力,批评与要求则是的阻力,自信心不足是潜在的性格弱点。老师要帮助这类学生提高成绩和完善自我,需尽可能地给予鼓励与认可,培养他们的兴趣点和自信心。
二、蓝色:需要疏导的“焦虑症患者”
习惯深思熟虑的蓝色学生对完美和细节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但同时也最易患上焦虑症。其他同学一节课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量,在蓝色学生手里要耗费一个下午甚至更长时间。属于蓝色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是这样:会独立制订很多计划,并要求自己完全遵照执行;会因为没弄懂某一个科目的知识点而感到无助,并强迫自己不断思考直至领悟。在最后的结果出现前,内心容易产生焦虑,甚至钻牛角尖,变得极端。这种“过于苛求”和“不善变通”两大弱点削去了效率,又因敏感和寡言加剧了内心纠结,反而容易在不断加重的焦虑中,以失败告终。对此,老师首先不能因为蓝色学生安静低调的表象,而忽视他们敏感的内心和丰富的情感,也不能因为他们的自我高要求、责任心强,而放手让他们默默地扛起一切。蓝色的学生需要疏导与辅助,也需要被肯定与尊重。老师在充分鼓励他们的基础上,可适当地与他们共同制订计划,让他们明白何为主、何为次,自己学会抓大放小,在有限的时间内灵活变通,不过分纠结于细节。对蓝色的学生而言,一旦懂得权衡利弊,明白变通的意义,自然会去寻求自身性格的改变。
三、黄色:“硬碰硬”,没好处
黄色的学生内心强大,此处提醒每个老师:切勿激起他们的逆反情绪。小秋常在上课时看漫画,老师每每发现后,都用没收的方式惩罚,反倒加剧了他的直接顶撞和师生冲突。后来老师突然发现他从前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学过性格色彩后,老师决定将以往没收的全部漫画书都还给他,并留下一句话:“一个真正强大的人,应该懂得珍惜每一分钟。自此,小秋的漫画书再也没在课堂上出现过。
天性自信、目标明确、内心强大的黄色学生需要被尊重,生就争强好胜的个性与领导他人的本事,让黄色不惧挑战,不畏强权,却容易自负、自高、自大。老师在教育犯错的黄色学生时,首先要尊重他们,变严厉的批评或居高临下的说教为平起平坐的方式,引导他们自己认清事情的正误利弊,让他们自发地扬长避短,向着适当的新目标前进。对黄色的学生而言,他们只有得到的头衔,才会拥有短暂的快感,才能更好地争取下一个“第一”。这类学生需要帮助,但老师不要让其他学生知道自己在帮他,以免让他“伤及颜面”。在日常相处中,老师要引导他们享受学习本身的快乐,并从中汲取营养,收获比名次更重要的能力与知识,让他们自己明白成王败寇并非人生的全部,重新确立并实现自己真正该追逐的目标。
四、绿色:习惯的养成是关键
最听话的绿色学生也是最让老师无计可施的。生性平和的他们最不愿引人注意,从班级管理的角度看老师比较省心,但从个体进步和全面发展的角度,却是有害的。对待这类学生,短期内,老师可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帮助他们将学习计划分解成最易实现的阶段性小目标,并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只要发现他们的进步,不论大小,都应不吝赞美与鼓励,让他们感知到老师一直在自己身边,随时能帮助自己解决难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前进动力。从长远发展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绿色犹如珍宝。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有个年少的学员坚持每天按时起床,有规律地收拾被褥、整理衣服,整整一个月从未中断和改变。询问后得知,这个学生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不断锻炼他自己的起居和生活能力,久而久之便形成这一习惯。所以,老师可以参照此等妙法,引导绿色的学生养成适时分析、总结学习情况,制订并分解学习计划的良好习惯,以不变应万变。